近日,GIS应用研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基于城乡公共服务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研究成果以“Can urban-rural public services drive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 empirical study of a typical rural‒urban integration pilot area in China”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Rural Studies》(中科院一区top,IF=5.7)上。

本研究以中国典型城乡融合示范区为例,基于信息点(POI)和夜间灯光数据,创新性地识别了城乡空间,突破了传统行政区划边界的壁垒。基于识别的城乡空间和数据源的可获取性,建立了关于公共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城乡公共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将循环累计因果论的两种效应“扩散效应”与“回波效应”实验化于本研究,即随着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因生产成本、资源限制等因素,资本,劳动力和基础设施等资源将逐渐扩散到农村地区。最后,运用面板模型探究了不同城乡空间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识别出了关键的城乡驱动空间为城市核心和乡村,强调了政府在制定公共服务规划政策时需采取差异化策略。

图1 理论框架图
研究发现,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得分增长了133.33%,呈现从西部到东部以及从南到北的发展模式。同时,各区县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公共服务同为同向发展趋势,前期进展缓慢,后期显著提升,但仍需继续努力。

图2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论文链接://doi.org/10.1016/j.jrurstud.2025.103818
撰 稿:冉会平
一审一校:冉会平
二审二校:董雪柏
三审三校:曹华盛